Hopkins - MBA Trivia: TangPingnism

「躺平主義」提倡「不買房、不買車、不結婚、不生孩子、不消費」,只需維持基本「生存」所需。 「躺平主義」的出現是為了抵抗另一文化 - 「內卷」,意指內部競爭。例如一位員工加班工作,另一位為了不被比下去便會一起加,由此形成互相惡性競爭。

直至21世紀,貧富發展及社會地位因上幾代人所累積的努力而逐漸定型,新一代年輕人難以以自身努力去改變社會地位。其次,由於貧富懸殊和M型社會的原因,勤力工作的員工都無法致富。 與其成為社會的螺絲,不如簡化生活,只滿足基本生活所需要求即可。

這概念其實早在1991年的日本泡沫經濟爆破後,便已出現類似概念的「低欲望社會」,因為經濟沒有增長,年輕人的購買力大大降低,令他們對一切事物及人都擁有極低慾望,「御宅族」、住在網吧過活的人亦漸漸普及,日本社會稱之為「失落的20年」。

「躺平主義」不只出現在內地及日本,根據調查指出,香港、新加坡、首爾、吉隆坡和東京,是全球工時最長的城市。香港打工仔平均每周工時為48小時,但房地產價格中位數是入息中位的20.7倍,即需要20.7年不食不喝才能買樓。到底繼續為生活而拼命是否能改善生活水平? 還是「躺平」能讓我們更容易觸碰到快樂?